与上半年A股走出的M型震荡行情较为相似,今年以来,投资者对新基金的认购热情起伏不断。总体来看,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延续“冷暖不一”的发行态势。
今年上半年,有募集上限设定的爆款类新基金纷纷提前结束募集并启动比例配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其中“一日售罄”的新基金产品多达60只。这些爆款基金产品大多是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另外,以投资门槛低、高分红为主要优势的REITs产品在发行当日均被抢购一空。
除此以外,既有渠道和口碑的优势,也有绩优王牌基金经理做“护城河”的部分主动权益新基金发行情况十分火爆。例如,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朱红裕掌舵的招商社会责任混合发行一日即售罄,该基金的募集规模上限为30亿元。今年以来,基金经理胡宜斌掌舵的华安景气领航混合、曾豪掌舵的博时均衡优选混合等主动权益类基金首募规模也都超过了20亿元。
但也有部分新基金发行艰难。据记者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市场共有172只基金宣布延期结束募集,更有6只基金产品宣布募集失败。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共成立601只新基金,较去年同期减少159只;合计募集规模仅为5167亿元,与去年同期募集规模相差1682亿元,同比下滑33%。单只新基金的首募规模也较去年同期明显下滑,今年上半年平均单只新成立基金的募集规模约为8.66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9.65亿元下滑明显。
回溯基金发行历史可以发现,各年份公募基金发行成绩迥然。2015年是基金发行规模快速增长的源头,2016年至2018年的基金发行规模明显下滑,直至2020年,新基金发行热度再次高涨。
“基金发行热度的起起伏伏主要受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阶段性震荡变化、基金发行制度改革落地、创新产品机遇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所致。”北京地区一位公募FOF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在布局各类型基金产品过程中,不能一味迎合投资者的需求,而应着眼长期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工具。尤其是当市场情绪过热时要抑制规模扩张的欲望,应谨慎发行新基金;当市场情绪过冷时,应站在社会责任层面多做投资者教育工作。”一位公募基金高管对记者坦言。